关税危机下的医疗器械行业:中美博弈中的震荡与挑战
在全球贸易格局持续演变的当下,中美贸易争端一直是国际经济领域备受瞩目的焦点,其中关税问题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。2025 年 4 月 7 日,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出强硬声明,若中国未在 4 月 8 日之前撤回对美国商品实施的 34% 反制关税措施,美国将额外加征 50% 的关税。这一举措一旦实施,加上此前已有的 54% 关税,美国对中国商品的总关税水平将高达 104%,这一极端情况引发了全球市场的高度关注。
从当时的局势来看,中国撤回 34% 关税的可能性极小,这使得特朗普政府陷入困境。美国若真将关税提至 104%,必然会对中美贸易关系造成巨大冲击,甚至可能导致美国市场对中国商品关上大门。而中国极有可能采取对等反制措施,进一步加剧贸易紧张局势,后续美国是否会继续加码关税成为市场关注焦点。
中美贸易争端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影响立竿见影。2025 年 4 月 7 日,中国股市医疗器械板块遭遇重挫,跌幅达到 13.36%。当日 BK370500 医疗器械指数收盘报 2649.53 点,较前一交易日下跌 408.73 点 ,成交额 266.22 亿,总市值 1.20 万亿,市场一片惨淡。
美国的大型医疗器械公司同样未能幸免。在贸易争端的阴影下,过去一周,这些公司股票价格普遍表现不佳。标准普尔 500 指数(SP500)也受混乱的关税相关新闻影响,波动剧烈,过去一个月累计下跌 12%,过去五天更是暴跌 9%。像 Medtronic、Johnson & Johnson、Stryker 等知名医疗器械企业的股票在一个月内均有不同程度的跌幅,其中 GE HealthCare 受创最为严重,股价下跌 30%。BTIG 分析师指出,GE 医疗既面临中国的报复性关税,又遭遇中国新发起的反倾销调查,可谓腹背受敌。
Intuitive Surgical 作为领先的软组织外科手术机器人公司,也深受其害。该公司许多外科手术机器人仪器在墨西哥墨西卡利制造,而中国是其重要的增长市场,因此其股票对投资者担忧与墨西哥的贸易战格外敏感。
近年来,两国通过一系列高层对话和协商,在关税问题上有了一定的松动。部分加征关税被取消或调整,这为医疗器械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。一些医疗器械企业逐渐恢复元气,加大研发投入,拓展市场份额。不过,行业内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。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时有抬头,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也可能再次影响医疗器械行业的国际贸易环境。
医疗器械行业在应对贸易风险时,也在不断进行内部调整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,加大在技术创新、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投入。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借助政策支持和本土市场优势,加速进口替代进程,在中低端产品领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,部分高端产品也实现了技术突破。
未来,医疗器械行业仍需密切关注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,加强国际合作,通过多元化的市场布局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,增强自身在全球市场的抗风险能力,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贸易挑战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